《人力资源管理评论》第1届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19-06-11浏览:1951


      2019年5月31日-6月1日,《人力资源管理评论》第1届论坛暨青年学者论坛第446-448期在安中楼307教室顺利举行。


      《人力资源管理评论》杂志(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发行)于2010年由南京大学管理学院正式创办,已经连续出版9年,在人力资源管理学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南京大学管理学院致力于把本刊办成国内最权威、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领域学术刊物,推动海内外的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研究及学术交流,为人力资源管理学者提供沟通、交流和研究成果发表的平台。


      本次论坛围绕着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共进行了1天半时间,来自各大高校的10位优秀学者分别做了主题分享。旨在通过分享研究心得,为广大学子提供有效的学术研究、学术写作方法。本次论坛吸引了校内外的大量听众,现场座无虚席。


      论坛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南京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学系主任张正堂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了到场嘉宾,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商学院名誉院长、《人力资源管理评论》主编赵曙明老师和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系教授、商学院党委书记刘洪老师致欢迎辞。


图1 张正堂教授主持


图2 赵曙明教授致辞


      上午论坛正式开始后由人力资源管理学系程德俊教授主持。论坛首先由赵曙明教授作了题为“新中国七十年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研究、挑战与展望”的主题报告。赵曙明教授提出,以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为基础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颠覆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及交易模式,而以绿色要素投入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当前多元化的复杂环境使人力资源管理面临巨大挑战,包括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如何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人力资源供给等,新的挑战需要新的应对方式。之后,赵曙明教授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包括用“本土化”的理念构建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全球化的整合打造基于人才管理的核心竞争力等。

 图3 赵曙明教授做主题分享


      第二场由刘洪教授做分享,他的报告主题是“区分问题与内容、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刘洪教授以有趣的类比开篇,正如人的名字会影响给别人的印象,论文的题目同样至关重要,但写论文不仅要有一个好题目还要有内涵。同时,刘洪教授指出写文章要注重逻辑,时刻谨记问题不是题目,在做研究时,要清楚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是否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如何进行文献回顾,刘洪教授给出了三种方法:按照时间演进的历史策略,按照流派划分的结构策略,聚焦主题的内容策略。刘教授特别建议初学者可以采用直奔主题的方式,直接聚焦主题。

 图4 刘洪教授做主题分享


      休息过后,来自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Rico Lam教授受邀作了题为“A typology of three-way interaction model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Asian management and creativity research”的报告。Rico Lam教授以“what is moderation”开篇,举例说明了什么是two-way interaction,它一般有哪几种形式。之后,教授重点阐释了three-way interaction。Three-way interaction有三种类型,包括joint moderating effects, moderated moderating effects和moderated joint effects。Rico Lam教授不仅讲述了背后的统计原理,还以顶级期刊中的调节关系举例,具体分析3种类型的three-way interaction在亚洲管理学和创造力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图5 Rico Lam教授做主题分享



      午休过后,论坛继续进行,由人力资源管理学系夏莹博士主持。

      首先,湖南大学工商管理系副教授张龙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定性研究方法论:是什么?为什么?何时做?怎样做?》,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何时做、怎么做四个方面,清晰简要地阐明了关于定性研究的相关应用场景和方法,并以教授自身博士阶段的毕业论文为例,与大家共同分享了他当时的具体的研究思路和定性研究过程,全面细致地展示了定性研究的优缺点,也翔实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好的定性研究者需要具备的品质,并鼓励大家真正出于热爱和研究需要再去使用这样一种方法。

图6 张龙副教授做主题分享


      接下来,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昱城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他与他的研究团队共同开发的一种综合性的新型数据分析方式,《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跨层数据与大数据分析》,张教授以三篇论文为脉络,从商业研究中的大数据运用历史介绍到新开发的SAM与multilevel整合的新的数据研究方法,让大家深感新颖有趣,受益匪浅。

图7 张昱城教授做主题分享



      然后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段锦云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实验研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段锦云老师从定义到具体操作,为我们详细解释了实验法及其优缺点,并结合他自身的研究以及其他学者已经发表的权威文献,展示了实验法在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图8 段锦云教授做主题分享


      最后由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系助理教授陈鸿志老师为我们介绍了《社会网理论与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应用》。他先从社会网理论视角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关注点的不同出发,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社会网理论视角,再深入浅出从专业术语到相关理论的讲解,为大家介绍了社会网研究(SNA),并从招聘、薪酬与考核、培训与开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介绍了社会网理论与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已有的和可能的应用,为大家日后的研究拓宽思路和方向。最后,陈老师强调,社会网视角的应用必须与具体研究问题紧密相关,如果为了应用而应用则是本末倒置。陈老师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和赞赏。


图9 陈鸿志老师做主题报告


      6月1日上午9点30分,《人力资源管理评论》第1届论坛在安中楼307教室进行最后半天的交流,共进行3场,由人力资源管理学系陈鸿志博士主持。


      首先,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王海江副教授作了题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纵向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的主题报告。王老师主要介绍了趋势研究、世代研究和面板研究等三种纵向研究的基本方法;接着指出纵向研究常见的问题和挑战,包括如何对变化进行概念化、如何确定重复测量的次数和间隔时间、如何确定调查样本、纵向测量等同性等一系列问题;最后讲解了四种纵向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及未来研究展望,包括随机系数模型、潜在增长模型、交叉滞后模型和潜变计分模型等。

图10 王海江副教授作主题报告


      接着,南开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林伟鹏副教授作了题为“管理学研究基础:论研究的本质、理论贡献及选题”的主题报告,主要阐明三个问题——研究的本质、研究的一般流程,以及如何做一个好的管理学研究。其中,特别让同学们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真科学”与“假科学”、“现象”与“理论”、理论的内核与外延等多组概念。报告重点讲解了如何通过变化思维、探讨变量与变量关系中的不同机制、解决前人研究的矛盾或冲突等视角提出有创新性的研究问题。最后,林老师建议同学们要选择与研究内容匹配的合适的研究方法,并注意评审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从而加以避免。


图11 林伟鹏副教授作主题报告


      最后,南京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学系贺伟副教授作了题为“组织管理研究的选题与发表——对如何做出理论贡献的思考”的主题报告。贺老师从理论驱动(开发新理论)和现象驱动(验证已有理论)这两个维度讨论了不同类型学术研究的理论贡献。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论创新的两条路径——一是挑战常识(质疑现有理论);二是建立常识(解决理论争议),并结合正在做的学术研究项目进行诠释,并提示同学们理论驱动选题的常见误区。另一方面,贺老师指出现象驱动选题是从现实观察出发,当现有的知识体系无法完全解释现象背后的规律,无法与现有理论对话时,需要去寻找更普遍的规律。

图12 贺伟副教授作主题报告


      所有主题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与报告嘉宾就相关研究问题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大家受益匪浅。本次论坛圆满收场。本次论坛部分嘉宾的演讲内容将结集在《人力资源管理评论》上发表。




 供稿人:王雪、蒋旭婷、刘金华